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朕真的不务正业 > 第四百四十章 利者,人之所欲也

朕真的不务正业第四百四十章 利者,人之所欲也(4/5)


    三娘子现在还欠着陛下十二万两银子没还,结果王谦在这里哭富,这谁能受得了?太特么欠揍了。

    “得嘞!走了!”王谦一摇三晃的离开了,他的任务完成,羊毛顺利入仓,安顿三娘子在会同馆驿住下,他要继续自己阔少的生活了,去太白楼买花篮撒钱去了!

    此时的通和宫御书房西花厅内,朱翊钧站在巨大的堪舆图面前,在官山议事台贴上了红色的小标签,李如松、麻贵、王如龙、陈大成等人在集宁海子围绕着牧场,彻底将俺答汗的万户赶出了集宁,而后李如松更是一鼓作气,追击到了官山议事台。

    官山议事台是左右两翼鞑靼人合议的地方,但凡是有大事,都会在这里合议,自从右翼东迁之后,官山议事台就再没启用过了,现在大明占据了这里,改名了官山烽火台,主要是负责瞭望敌军。

    戚继光在步步为营,每攻下一个地方,必然安营扎寨,三角绘测法绘测堪舆图,并且遍查水文,确定山势,如果败了从哪里逃回大明比较合适。

    “很好,戚帅威武。”朱翊钧两只手背在身后,目光炯炯的盯着堪舆图,他想,东胜卫可以进逼俺答汗的王帐板升了,当然他只是想了想,并没有下令的打算。

    打仗从来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儿,指挥?指挥哪有躺赢舒适?有大爹在塞外为国柱,朱翊钧摇旗呐喊以壮声势就够了。

    大明对皇帝的要求其实也不高,不捣乱就是最大的恩赐,当下大明并不是国初需要以武定天下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“草原人的骑兵,不如中原骑兵厉害。”朱翊钧对战报是有了解的,大明的骑兵尤其是成建制的骑兵,伤亡比例能达到一比十的夸张地步,一汉当五胡,在骑营身上是一汉当十胡。

    骑营的装备领先太多了,胡人披甲的都极少,大明骑营每人都披甲,而且每三人就有一副铁浑甲,其他两人为布面甲。

    曾省吾开口说道:“马将军常说,骑营在精不在多,看来确实如此,胡虏仗着来去如风,大明军入草原则是前后无援,现在有这一万骑兵,三个骑营,攻守兼备,胡虏再无逞凶之时。”

    组建骑营的时候,朱翊钧就问过马芳,组建多少合适啊?马芳说一万人就够用了。

    朱翊钧又问,当初汉武帝组建了十万骑营才发动了漠北决战,一万真的够用?

    马芳也没有详细解释,只是说够用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的确够用了,大明的步营车营面对草原骑兵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,火器的大量出现,让大明军不必过分追求骑兵数量,就可以完成大明的战略。

    马芳和曾省吾的看法是极为相似的,出身宣大的马芳认为:草原现在比秦汉是要冷得多,草原能够承载的人丁在下降,大明海陆并举是国策,不会更改,但也有轻重缓急,眼下开海才是扩张的重点方向。

    马芳和曾省吾其实没有把话说的那么明白,京营现在主征伐,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,就是维护皇权。

    “戚帅有奏疏回朝,斩了三个晋商,盛魁、盛碌,还有赵德锦,前三日下了场雨,这三个商贾贪得无厌,随军行商,大肆哄抬物价,被斩首示众了。”张居正看着王崇古,说起了前线的事儿。

    这都是晋商,随军出征。

    “杀得好,死不足惜。”王崇古直接开口说道,不给张居正发难的机会,晋党很大,晋商也很多,出几个败类,不足为奇且死不足惜,王崇古再三警告过了,不听他的劝告,死了活该。

    前线是什么地方?是杀人的地方,是矛盾最激烈的地方,是敌我分明的战场,在战场上搞这种把戏,动摇军心,他们不死谁死?

    大明出征,不是数杆大旗加几个营帐,那是玩闹,相反,出征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,人数过万,就是个天然的社会,是一座移动的城镇,一支庞大规模的部队,会自然而然的催生出社会和市场。

    除了随军的商贾,还有随军的驿卒、随军营妓、随军民夫等等,这些都属于后军辅营。

    京营是没有随军营妓的,这是戚继光的要求,是出于维持军纪的考虑,主要是大明京营的军饷高,所以要求也高,京营也不是苦行僧,凯旋回了老家,不把军饷带回家,非要浪费在女人的肚皮上不触犯军法,但行军不淫,是戚继光的要求。

    看在每年十八两银子全饷的面子上,条例得到了执行。

    朱翊钧看完了奏疏,只能说死的活该,大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朕真的不务正业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109/4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