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三百五十七章 开海一念起,天地刹那宽(2/5)
立在京堂的好处是为了方便操控,为了方便控制各大商行,那么商行在海外是否可以自己建国,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讨论的问题。
张居正看完了奏疏,王崇古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,什么叫在海外自建番国?就是商行拥有独立自主的衙门,有自己的军事、有自己的外交、有自己的税赋、有自己的司法等等,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立场问题,王崇古没法谈,这涉及到了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。
在一个帝制国家之中,这个问题,显然是不能触碰的问题,王崇古的本意是避而不谈,默认既定事实。
避而不谈也是一种态度,表达的是一种默许,只要在海外混的好,大明就默许这个自建番国的存在。
张居正思考了片刻,问道:“陛下认为呢?”
“这个问题在交易行设立之初就应该确定好,朝廷是否允许自建番国的存在,否则日后,就是一堆的麻烦事,日后无论是否承认,对大明无益,对海外自建番国无益。”朱翊钧首先明确的表明了态度,这个问题可以谈,而且必须谈。
自建番国事实性存在之后,大明朝廷再承认番国的合法性,必然涉及到了一个归属问题,这些番国,是大明的番国,归属于大明,是否被大明国朝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羁縻,如果属于,那就是摘桃子,必然在当地地方引起广泛不满,如果不属于,大明为何要承认其合法性呢?
立场问题,必须得到明确确认,才不会给日后的政令埋下隐患。
朱翊钧环视了一周,开口说道:“泰西特使黎牙实,曾经和鸿胪寺卿陈学会,讨论过大明的高道德劣势,这是黎牙实坚定认为大明的海外殖民地一定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,高道德的劣势,就代表着无法安心理得的朘剥、无法安心理得的掠夺、无法安心理得的侵占,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是一件血腥到了惨烈的事儿,高道德在海外殖民中是一种劣势。”
“但是在海外开拓,也是大明国朝现在亟待需要之事。”
“天下困于兼并,大明的人地矛盾非常尖锐,人多地狭,必然导致国朝不稳,百姓吃不到饭会揭竿而起,大明的人太多了,需要向海外疏浚;自永乐元年以来,北方日益苦寒,草原的冬天一年比一年来的早,一年比一年酷寒,不仅仅是草原,山东、北直隶诸府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的粮食,都在减产;”
“大明国土广袤,看起来,物华天宝无所不有,可真的是这样吗?”
“大明缺少优质的铁料,目前仅在辽东有一处露天的人参铁;大明缺少优质的木料,长达数千年的刀耕火种,大明腹地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,造船都缺少木料;大明缺少铜料、缺少银料、缺少金料,铜一年不过六百五十万斤,现在还如吕宋马尼拉铜祥镇一镇产出,银料一年不过十万两,而泰西大帆船一年就近三百万银到四百万银,倭国一年也有超过一百五十万银流入。”
“这些根本性的矛盾,朝廷根本没办法解决,就那么多地,就产那么多的粮食,就只有那么多的金银铜铁,需求极大却没有足够的供应,这代表着必须诉诸于海外。”
“大明国朝就像是饿极了的壮汉,却受限于高道德的劣势,做事瞻前顾后。”
“而商人,他们没有高道德劣势的约束,可以为所欲为。”
朱翊钧第一次如此详细的、具体的、确切的描述自己对开海问题的理解,这是一种政治表态,大明朝廷的存在是为了调节各个阶级的矛盾,当朝廷无法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,就到了灭亡的时刻,而朱翊钧列举的矛盾,都是大明国朝在大明境内,无法解决的矛盾。
而这些矛盾,共同构成了一个主要矛盾,天下困于兼并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张居正俯首说道,他不是在拍马屁,陛下是真的圣明,开海的逻辑非常完整,开海的政令有条不紊,开海的目的性非常明确,这对做事的朝臣而言,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幸运。
圣意难测,的确是一种为君为上的做法,但这给下面做事的人,带来了太多的困扰,这件事该不该做,能不能做,做到什么地步,又要做出什么样的结果,都是疑问,都需要去猜测上意,猜测上面什么意思,真的很没意思。
命令的含糊其辞,必然导致执行者的迷茫,和执行中出现偏差。
但是朱翊钧不是这样的君王,他总是能够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,寻找现象背后的问题,探寻问题的原因,并且试图找到一种办法,即便是这个办法不是过于尽善尽美,但对矛盾的缓解作用,是极为明显的。
-->>
张居正看完了奏疏,王崇古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,什么叫在海外自建番国?就是商行拥有独立自主的衙门,有自己的军事、有自己的外交、有自己的税赋、有自己的司法等等,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立场问题,王崇古没法谈,这涉及到了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。
在一个帝制国家之中,这个问题,显然是不能触碰的问题,王崇古的本意是避而不谈,默认既定事实。
避而不谈也是一种态度,表达的是一种默许,只要在海外混的好,大明就默许这个自建番国的存在。
张居正思考了片刻,问道:“陛下认为呢?”
“这个问题在交易行设立之初就应该确定好,朝廷是否允许自建番国的存在,否则日后,就是一堆的麻烦事,日后无论是否承认,对大明无益,对海外自建番国无益。”朱翊钧首先明确的表明了态度,这个问题可以谈,而且必须谈。
自建番国事实性存在之后,大明朝廷再承认番国的合法性,必然涉及到了一个归属问题,这些番国,是大明的番国,归属于大明,是否被大明国朝军事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羁縻,如果属于,那就是摘桃子,必然在当地地方引起广泛不满,如果不属于,大明为何要承认其合法性呢?
立场问题,必须得到明确确认,才不会给日后的政令埋下隐患。
朱翊钧环视了一周,开口说道:“泰西特使黎牙实,曾经和鸿胪寺卿陈学会,讨论过大明的高道德劣势,这是黎牙实坚定认为大明的海外殖民地一定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,高道德的劣势,就代表着无法安心理得的朘剥、无法安心理得的掠夺、无法安心理得的侵占,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是一件血腥到了惨烈的事儿,高道德在海外殖民中是一种劣势。”
“但是在海外开拓,也是大明国朝现在亟待需要之事。”
“天下困于兼并,大明的人地矛盾非常尖锐,人多地狭,必然导致国朝不稳,百姓吃不到饭会揭竿而起,大明的人太多了,需要向海外疏浚;自永乐元年以来,北方日益苦寒,草原的冬天一年比一年来的早,一年比一年酷寒,不仅仅是草原,山东、北直隶诸府、山西、陕西、河南的粮食,都在减产;”
“大明国土广袤,看起来,物华天宝无所不有,可真的是这样吗?”
“大明缺少优质的铁料,目前仅在辽东有一处露天的人参铁;大明缺少优质的木料,长达数千年的刀耕火种,大明腹地的山都是光秃秃的一片,造船都缺少木料;大明缺少铜料、缺少银料、缺少金料,铜一年不过六百五十万斤,现在还如吕宋马尼拉铜祥镇一镇产出,银料一年不过十万两,而泰西大帆船一年就近三百万银到四百万银,倭国一年也有超过一百五十万银流入。”
“这些根本性的矛盾,朝廷根本没办法解决,就那么多地,就产那么多的粮食,就只有那么多的金银铜铁,需求极大却没有足够的供应,这代表着必须诉诸于海外。”
“大明国朝就像是饿极了的壮汉,却受限于高道德的劣势,做事瞻前顾后。”
“而商人,他们没有高道德劣势的约束,可以为所欲为。”
朱翊钧第一次如此详细的、具体的、确切的描述自己对开海问题的理解,这是一种政治表态,大明朝廷的存在是为了调节各个阶级的矛盾,当朝廷无法履行自己义务的时候,就到了灭亡的时刻,而朱翊钧列举的矛盾,都是大明国朝在大明境内,无法解决的矛盾。
而这些矛盾,共同构成了一个主要矛盾,天下困于兼并。
“陛下圣明。”张居正俯首说道,他不是在拍马屁,陛下是真的圣明,开海的逻辑非常完整,开海的政令有条不紊,开海的目的性非常明确,这对做事的朝臣而言,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幸运。
圣意难测,的确是一种为君为上的做法,但这给下面做事的人,带来了太多的困扰,这件事该不该做,能不能做,做到什么地步,又要做出什么样的结果,都是疑问,都需要去猜测上意,猜测上面什么意思,真的很没意思。
命令的含糊其辞,必然导致执行者的迷茫,和执行中出现偏差。
但是朱翊钧不是这样的君王,他总是能够对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,寻找现象背后的问题,探寻问题的原因,并且试图找到一种办法,即便是这个办法不是过于尽善尽美,但对矛盾的缓解作用,是极为明显的。
-->>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朕真的不务正业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109/365.html
推荐阅读:从每日一卦开始成神 我继承了老公的神位 从春秋开始建立神朝 太古龙象诀 重生后她六亲不认,全家火葬场 渣夫喜提双胎,我提离婚他疯了 让你卧底,没让你勾搭大嫂! 霸总被病弱金丝雀逼疯了 她真漂亮 娱乐圈之你是我的幸福 穿书七零怀上大佬的崽儿 狩魔手记1:荒野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