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龙符小说吧 > 朕真的不务正业 >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

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三百一十九章 为这个破破烂烂的世界缝缝补补(3/5)

宗旨是,不放过任何一个倭寇。

    距离那霸港不到十里的泊港,就有一个倭寇的驻地,这是大约有三百余人的倭寇,其装备并不算精良,在火器上只装备了铁炮,长短兵上则是以倭国武士刀为主,而甲胄为御贷具足,这种甲胄是铁质的,满打满算一共四斤重,还不如大明布面甲的棉花重。

    御贷具足的意思是借来的盔甲,就是足轻们从效忠的大名手里借来的甲胄,质地极薄,能够一定程度上防备箭矢。

    大明方面的甲胄则以布面甲为主,而铁浑甲的数量其实并不是很多,大约只有六百人,可是这六百人就是攻坚的利器,倭国的火铳、箭矢、长短兵,根本无法破防。

    战争呈现了一边倒的趋势,大明水师的五桅过洋船,会以一种碾压的姿态出现在海面上,而倭国的小船,在舰炮的轰击下,根本无法接近,即便是冒死接近,也会被随航的四百料战座船或驱离或消灭。

    在取得了制海权之后,大明水师就可以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进行登陆作战,倭寇立刻就慌了手脚打算逃离,这刚一交手,倭寇就立刻知道了,这不是琉球的军卒,琉球一共就一百二十人的卫队,仅仅是一个过洋船舰队,九斤火炮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五十门。

    狂轰滥炸后,大明水师开始登陆,地面进攻开始。

    在听闻了倭寇装备火器之后,大明水师不敢任何的怠慢,步步为营的推进阵地,很快大明水师就发现,倭寇的火器威力差的同时,数量还少,火药也很稀少,通常响一次之后,就会哑火。

    倭国有硫磺,有木材,唯独没有硝石,这就造成了倭国火药极为稀缺。

    倭国的硝石价格超过了20两每斤,而大明硝石的价格为5分银每斤,大明硝石价格一百斤才五两银子,如果能贩卖硝石到倭国,毫无疑问是暴利,可是没人能往倭国走私硝石,因为硝石矿在大明民坊里是很难买到的。

    大明的硝石矿在老君山,老君山守备森严一应火药都供给兵部的军器监,和内衙的王恭厂,以王恭厂为例,一年可以营造各种铅弹40万枚、各种火药36万斤、药线30万条,这还是王恭厂一个厂,而大明对火药的管理十分严苛。

    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大明放炮跟不要钱一样,火铳不停地响起,而倭寇在放箭,如此战争,大明军的推进如履平地。

    “戚帅说:夷虏所最畏于中国之军器者,火器也。诚不欺我。”陈璘放下了千里镜,对倭寇的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知。

    一群垃圾。

    这就是陈璘对倭寇的最新评价,战斗力实在是低下,当然这也和海防巡检搜索到了足够的情报有关,大明军一到,琉球的军民就积极的提供情报给水上飞,大明平倭就变得更加简单了起来。

    大明倭患闹得那么凶,这里面和大明的内鬼配合倭寇有很大的关系。

    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平倭作战中,大明军共击破了二十三个倭寇的水寨,击杀倭寇一千二百余人,斩首示众三百二十余,每个水寨留下来十余名的俘虏,专门送到京师去给京堂的老爷们查问,这也是老传统了,塞外、海外作战,有稽查困难之弊,将一批俘虏送入京师查问,就成了一个惯例。

    让陈璘完全没想到的是,大明水师们,抓到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俘虏,孔胤松,出自兖州孔府,而且是嫡系,不是活不下的旁系出海谋生,而是一个嫡系的余孽。

    显而易见,兖州孔府和倭寇的勾结,远比朝廷估计的还要深入。

    战报和孔胤松是一起被送到京堂,一起送到京师的还有一批财货,这些财货都是查抄孔府的所有资财,因为涉及面太广,导致了凌云翼这种经年老吏,查抄也用了月余的时间。

    “倭介在海东,左琉球而右朝鲜,利舶一带,声息相闻。是故,带砺两国,以掎捔其山川。”朱翊钧批阅了一本奏疏,这本奏疏是张居正在丁忧期间极为少见的一本,他自己本人写的奏疏。

    朱翊钧上一次收到张居正的亲笔奏疏,还是在上一次。

    张居正为言官求情,让皇帝多少提防一点王崇古,能够威胁到皇帝本人的臣子,局限在文华殿廷臣的范围之内,出了事儿,就从这里找就足够了。

    而张居正写这本奏疏,自然是做出表态,支持大明皇帝出兵琉球平倭,在奏疏中,张居正先是列举了当初洪武、永乐年间、嘉靖年间不断对琉球册封,而后讨论了琉球对大明海疆安全的重要意义。
-->>
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朕真的不务正业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109/3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