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真的不务正业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买了仙姑的侍女(1/6)
朱翊钧对孔府已经失去了耐心,上一次山东官员因为清丈考成法就罢免、降职了一批官员,这一次,沂州卫的逃军让皇帝对孔府完全失望。
孔府居然可以调遣山东地方卫军,为他自己家的宅院、沟渠、工坊、道路、田亩等等做工,做不好还要罚钱。
大明军队的调动向来慎重,是文官总督、武将领兵、宦官监军,就这军队擅动,超过五十人都需要上奏兵部,超过一百人就要禀报皇帝,超过五百人,就必须皇帝朱批。
有一年,大同总兵马芳要调动一百二十五人巡边,为了防止麻烦,简化手续,马芳将一百五十人拆成了五十、五十、二十五,分别调遣,这样就不必禀报兵部,这事儿被宣大督抚知晓后,弹劾马芳私自调遣军队,按制论罪当斩。
若非高拱、王崇古、杨博作保,马芳当时就被斩首了。
沂州卫一共有军兵5600人,随着军屯卫所制度的败坏,这五千六百人,仍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规制,也就是说,孔府自从孝宗之后,长期私自调遣大明卫军,超过一千人,而且不需要皇帝朱批,这是何等的僭越。
孔府要只是兼并一些土地,朱翊钧也懒得斤斤计较,毕竟国朝事务繁多,现在戚继光在大宁卫征战,水师正在振奋,西南要防备莽应龙的东吁军,西北还有俺答汗这个心腹大患,这些事都比孔府要重要些,皇帝和朝臣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这些地方。
好死不死,孔府触碰了小皇帝的禁忌,军队。
皇帝直接将凌云翼调往了山东,原山东巡抚杨世华是个传统的儒生,在山东推进清丈,一直避开了孔府这个不能触碰的话题,凌云翼到了之后,山东的局面会得到极大的改善,因为皇帝会给凌云翼极大的事权。
大明的政务总体是分包制,就是皇帝把这个差事交给某个地方大员,你随便干,只要能干好,天大的篓子,皇帝都给你兜着。
“大司马。”朱翊钧看向了谭纶。
“臣在。”
“两广战事稍平,罗旁安定,两广客兵又无处安置了,大约有一千五百余人,这些客兵,就随凌云翼前往山东吧,还有原凌云翼的幕僚等一干人等,皆随行前往,大司马以为如何?”朱翊钧给凌云翼支持,不是口头上说说,而是真的给他支持,比如他的幕僚和他的客兵。
大明的客兵安置一直是个让朝廷非常头疼的问题,为了平定罗旁山的瑶民,凌云翼征召了一千五百客兵,攻坚战都是这些客兵在做,而且这些客兵杀人极多,放归依亲,就是放虎归山。
现在凌云翼也不用头疼了,皇帝的意思是,让客兵跟着凌云翼到山东去,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,杀人就是了。
“陛下,一千五百众恐怕不够。”谭纶十分肯定的说道:“连一个步营都凑不齐,臣以为三千余人比较合适,最少要凑一个步营出来,才容易指使。”
三千人的步营规模是戚继光长期实践的结果,人数太多,平倭荡寇其实就有点浪费,人数太少又不顶用,而三千人,不多不少刚好够用。
看谭纶的意思,是直接把孔府当倭寇对待了,居然需要一个步营防止出大乱子。
谭纶始终是大明朝最激进的那个廷臣,这和他做官的经历有关,他从做知府开始就在打仗,打了一辈子仗,满脑子都是武夫思维,遇事不决诉诸于武力,而且往往行之有效。
封建帝制国家,其实就是典型的先军国家,因为皇帝要维系自己的皇位实现统治,就要掌握暴力,在封建帝制国家里,最大的暴力,就是军队。
谭纶的武夫思维,行之有效的原因就是体制问题。
“大司徒以为呢?”朱翊钧看向了户部尚书王国光,这位是新阁老。
新的入阁名单,最终已经确定,申时行未能入阁,取而代之的是王国光,申时行、马自强、吕调阳都是张居正的铁杆,申时行连续上了四道奏疏而后面圣,跟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申时行不是不想入阁,不想升官,当官干什么?
申时行只是认为,自己入阁不是时候。
如果他申时行入阁,内阁就都是张居正的门生故吏,先生丁忧之后,再回朝,恐有威震主上的嫌疑。
最终将王国光替换了申时行,内阁四人,首辅吕调阳,次辅王崇古、阁老王国光和马自强,都仍然兼领部事,但是已经逐渐准备移交手中事权,比如户部事-->>
孔府居然可以调遣山东地方卫军,为他自己家的宅院、沟渠、工坊、道路、田亩等等做工,做不好还要罚钱。
大明军队的调动向来慎重,是文官总督、武将领兵、宦官监军,就这军队擅动,超过五十人都需要上奏兵部,超过一百人就要禀报皇帝,超过五百人,就必须皇帝朱批。
有一年,大同总兵马芳要调动一百二十五人巡边,为了防止麻烦,简化手续,马芳将一百五十人拆成了五十、五十、二十五,分别调遣,这样就不必禀报兵部,这事儿被宣大督抚知晓后,弹劾马芳私自调遣军队,按制论罪当斩。
若非高拱、王崇古、杨博作保,马芳当时就被斩首了。
沂州卫一共有军兵5600人,随着军屯卫所制度的败坏,这五千六百人,仍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规制,也就是说,孔府自从孝宗之后,长期私自调遣大明卫军,超过一千人,而且不需要皇帝朱批,这是何等的僭越。
孔府要只是兼并一些土地,朱翊钧也懒得斤斤计较,毕竟国朝事务繁多,现在戚继光在大宁卫征战,水师正在振奋,西南要防备莽应龙的东吁军,西北还有俺答汗这个心腹大患,这些事都比孔府要重要些,皇帝和朝臣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这些地方。
好死不死,孔府触碰了小皇帝的禁忌,军队。
皇帝直接将凌云翼调往了山东,原山东巡抚杨世华是个传统的儒生,在山东推进清丈,一直避开了孔府这个不能触碰的话题,凌云翼到了之后,山东的局面会得到极大的改善,因为皇帝会给凌云翼极大的事权。
大明的政务总体是分包制,就是皇帝把这个差事交给某个地方大员,你随便干,只要能干好,天大的篓子,皇帝都给你兜着。
“大司马。”朱翊钧看向了谭纶。
“臣在。”
“两广战事稍平,罗旁安定,两广客兵又无处安置了,大约有一千五百余人,这些客兵,就随凌云翼前往山东吧,还有原凌云翼的幕僚等一干人等,皆随行前往,大司马以为如何?”朱翊钧给凌云翼支持,不是口头上说说,而是真的给他支持,比如他的幕僚和他的客兵。
大明的客兵安置一直是个让朝廷非常头疼的问题,为了平定罗旁山的瑶民,凌云翼征召了一千五百客兵,攻坚战都是这些客兵在做,而且这些客兵杀人极多,放归依亲,就是放虎归山。
现在凌云翼也不用头疼了,皇帝的意思是,让客兵跟着凌云翼到山东去,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,杀人就是了。
“陛下,一千五百众恐怕不够。”谭纶十分肯定的说道:“连一个步营都凑不齐,臣以为三千余人比较合适,最少要凑一个步营出来,才容易指使。”
三千人的步营规模是戚继光长期实践的结果,人数太多,平倭荡寇其实就有点浪费,人数太少又不顶用,而三千人,不多不少刚好够用。
看谭纶的意思,是直接把孔府当倭寇对待了,居然需要一个步营防止出大乱子。
谭纶始终是大明朝最激进的那个廷臣,这和他做官的经历有关,他从做知府开始就在打仗,打了一辈子仗,满脑子都是武夫思维,遇事不决诉诸于武力,而且往往行之有效。
封建帝制国家,其实就是典型的先军国家,因为皇帝要维系自己的皇位实现统治,就要掌握暴力,在封建帝制国家里,最大的暴力,就是军队。
谭纶的武夫思维,行之有效的原因就是体制问题。
“大司徒以为呢?”朱翊钧看向了户部尚书王国光,这位是新阁老。
新的入阁名单,最终已经确定,申时行未能入阁,取而代之的是王国光,申时行、马自强、吕调阳都是张居正的铁杆,申时行连续上了四道奏疏而后面圣,跟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
申时行不是不想入阁,不想升官,当官干什么?
申时行只是认为,自己入阁不是时候。
如果他申时行入阁,内阁就都是张居正的门生故吏,先生丁忧之后,再回朝,恐有威震主上的嫌疑。
最终将王国光替换了申时行,内阁四人,首辅吕调阳,次辅王崇古、阁老王国光和马自强,都仍然兼领部事,但是已经逐渐准备移交手中事权,比如户部事-->>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朕真的不务正业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4109/276.html
推荐阅读:缚尘缨 从此音尘各悄然 上交未来日记后,夫人她带飞祖国 官海沉浮之美人泪 重生八零:退婚后风靡家属院 卖艺做慈善,塌房歌手创飞内娱! 重生之乘风而起 我都金丹期了,你让我上大学? 惊!我家杂货铺成精了 权势巅峰:从纪委开始 舔狗反派只想苟,女主不按套路走! 重回2008我只想赚钱养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