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冠不南渡第77章 发难(1/3)
又一次大魏朝议。
庙堂的氛围却出现了些变化。
三公分别坐在群臣的首位,王肃精神奕奕,实现了三公梦的他,已经将王祥的事情抛掷之脑后,他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,证明自己的三公之能。
当今的皇帝虽然但是好听劝,只要用心辅佐,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。
况且,自己还年轻啊!
王肃因为善经而被众人尊重,可实际上,他就比司马师大了十三岁。
六十多岁的年龄,放在这些大臣里,那还真的是相当年轻。
并非每个人都是钟会这样的猛人,三十岁就可以朝着三公级发动冲锋。
庙堂里的大臣那都是经过了层层磨砺后上来的,光是在地方上的资历,可能就有数十年,尤其是做到了这个顶层,六十岁都可以说还年轻。
正是当打之年。
王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,抛开私人恩怨,曹髦绝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王,而三国割据的局面也拖延了很久,若是能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一统的壮举,辅佐皇帝开辟一个盛世,那王祥还敢来踩着自己上位?自己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遗臭万年了!
就如王肃所说的,这是个私心较重的人,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,他选择努力进步,不跟群臣厮混在一起。
坐在他面前的诸葛诞,看起来就更是硬气了。
这位最在乎颜面的太尉,此刻是被气的够呛。
老夫刚来庙堂,你们就纵火烧粮仓是吧??
这么不将老夫放在眼里?
他心里同样憋了股怒火。
而群臣这里就更不用说了,皇帝这些时日里的政策,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倒行逆施。
他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来挽救大魏天下,勿要让其坏在了奸贼的手里。
群臣的忍耐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限度,他们已经做好了发难的准备,这顿时改变了朝议的氛围。
曹髦很平静的看着他们,哪怕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这个地步,曹髦也没有过多的愤怒,他很是冷静的分析着如今的局面。
当今朝中的几个派系,曹髦看的是明明白白。
世家联盟在被痛打了一顿之后,再次缓缓凝聚,这依旧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。
天下的官员皆出大族啊,哪怕是偶尔有几个王经这样的贫困户,那人家也是大族的门生,王经就是被崔氏所提拔的。
没办法,书在人家的手里,你寒门庶民想要当官,你得去读书啊,那你不投靠世家,你还想从哪里获取知识??
文皇帝其实一直都在致力于大魏的教育事业。
从客观的角度来看,我大魏文皇帝虽然做出了很多糊涂事,但是也不能说对社稷完全没有贡献。
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恢复了洛阳的太学,设博士十九人,广纳天下的贤才来就读。
太学生在曹髦时期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。
当初曹丕按着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,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,太子舍人,郎中等职位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了那些酒囊饭袋,为魏国君王们提供了人才来源,同时,曹丕在各地推行儒学,设立庠序,高呼:以太学治天下,以庠序教城邑!
大魏不当人的虽然不少,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也非常多,尤其是对比吴国蜀国来说,人才根本就没有中断过,教育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可无论是太学,还是各地的庠序,都不能解决大族的问题。
魏晋跟后面的朝代不同,此刻书籍还是稀罕物,印刷术没有出现,纸张还很是贵重,知识还是通过家族的方式来传递,启蒙且不提,高级的知识理论都是被垄断的。
像后来的朱元璋可以大开杀戒,杀的群臣人头滚滚,然后再召其余人来给自己做事,但是曹髦却干不了,这不是曹髦没胆魄,是他没那个基本盘啊,读书人都是大族出身,你将大族杀干净了,那伱靠什么来治理天下?
他又不能开科举来招人,开科举或许能提升官员的水平,可参与科举的还是那些大族子弟啊,寻常百姓连书-->>
庙堂的氛围却出现了些变化。
三公分别坐在群臣的首位,王肃精神奕奕,实现了三公梦的他,已经将王祥的事情抛掷之脑后,他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,证明自己的三公之能。
当今的皇帝虽然但是好听劝,只要用心辅佐,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。
况且,自己还年轻啊!
王肃因为善经而被众人尊重,可实际上,他就比司马师大了十三岁。
六十多岁的年龄,放在这些大臣里,那还真的是相当年轻。
并非每个人都是钟会这样的猛人,三十岁就可以朝着三公级发动冲锋。
庙堂里的大臣那都是经过了层层磨砺后上来的,光是在地方上的资历,可能就有数十年,尤其是做到了这个顶层,六十岁都可以说还年轻。
正是当打之年。
王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,抛开私人恩怨,曹髦绝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王,而三国割据的局面也拖延了很久,若是能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一统的壮举,辅佐皇帝开辟一个盛世,那王祥还敢来踩着自己上位?自己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遗臭万年了!
就如王肃所说的,这是个私心较重的人,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,他选择努力进步,不跟群臣厮混在一起。
坐在他面前的诸葛诞,看起来就更是硬气了。
这位最在乎颜面的太尉,此刻是被气的够呛。
老夫刚来庙堂,你们就纵火烧粮仓是吧??
这么不将老夫放在眼里?
他心里同样憋了股怒火。
而群臣这里就更不用说了,皇帝这些时日里的政策,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倒行逆施。
他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来挽救大魏天下,勿要让其坏在了奸贼的手里。
群臣的忍耐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限度,他们已经做好了发难的准备,这顿时改变了朝议的氛围。
曹髦很平静的看着他们,哪怕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这个地步,曹髦也没有过多的愤怒,他很是冷静的分析着如今的局面。
当今朝中的几个派系,曹髦看的是明明白白。
世家联盟在被痛打了一顿之后,再次缓缓凝聚,这依旧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。
天下的官员皆出大族啊,哪怕是偶尔有几个王经这样的贫困户,那人家也是大族的门生,王经就是被崔氏所提拔的。
没办法,书在人家的手里,你寒门庶民想要当官,你得去读书啊,那你不投靠世家,你还想从哪里获取知识??
文皇帝其实一直都在致力于大魏的教育事业。
从客观的角度来看,我大魏文皇帝虽然做出了很多糊涂事,但是也不能说对社稷完全没有贡献。
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恢复了洛阳的太学,设博士十九人,广纳天下的贤才来就读。
太学生在曹髦时期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。
当初曹丕按着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,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,太子舍人,郎中等职位。
这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了那些酒囊饭袋,为魏国君王们提供了人才来源,同时,曹丕在各地推行儒学,设立庠序,高呼:以太学治天下,以庠序教城邑!
大魏不当人的虽然不少,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也非常多,尤其是对比吴国蜀国来说,人才根本就没有中断过,教育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可无论是太学,还是各地的庠序,都不能解决大族的问题。
魏晋跟后面的朝代不同,此刻书籍还是稀罕物,印刷术没有出现,纸张还很是贵重,知识还是通过家族的方式来传递,启蒙且不提,高级的知识理论都是被垄断的。
像后来的朱元璋可以大开杀戒,杀的群臣人头滚滚,然后再召其余人来给自己做事,但是曹髦却干不了,这不是曹髦没胆魄,是他没那个基本盘啊,读书人都是大族出身,你将大族杀干净了,那伱靠什么来治理天下?
他又不能开科举来招人,开科举或许能提升官员的水平,可参与科举的还是那些大族子弟啊,寻常百姓连书-->>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衣冠不南渡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70882/348.html
推荐阅读:忍者记事 毒誓一九四一 重生东北虎:妹妹竟是女帝重生! 镇天命 最强梦境治疗师 战锤:无尽怪兽大军之主 无限格斗 我在东京当妖魔! 娘娘颇得圣眷 第一权臣 再世闻仙香 从武馆弟子开始百炼成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