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武江湖:我为大理寺卿(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)第一百四十章 赈灾之策(1/2)
王穆带来了平山郡内大小粮商的库存表,合计粮食五万七千石。
虽然没有,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,全力配合朝廷赈灾,一众粮商甚至凑了一万两银子捐出来协助朝廷赈灾。
原本想趁着雪灾捞上一笔,没想到最终反而赔了不少钱。
人均捐银一千两,对于这些粮商也不能算是小数目。
可在粮商的眼里是买命钱啊,杨清源将陈丙擒拿的动作实在是吓到一众粮商,再加上王穆情报的神助攻。
一个心狠手辣、下手果决、简在帝心的官僚形象就这么油然而生。
连安世耿这种京城之中根基深厚的人都栽在了杨太守的手里,他们这些小虾米,还不赶紧想办法自救?
这一万两的捐款所含的便是粮商们满满的求生欲。
有捐款,杨清源自然也不会推辞,收下了这一万两银子,虽然现在买不到粮食,但是银两还有别的作用。
次日,平山郡便贴出了告示,自即日平山郡内所有百姓限额购粮。
现在朝廷的运粮迟迟未到,杨清源手头虽然有近十万石粮食,但是这个粮食的数量对比平山郡的人口就显得不够多了。
平山郡下辖八县,在册人口三百四十七万人有余,算上未登记的黑户,少说也得有个三百七八十万。
即便是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,一天也要消耗近三万石的粮食。
故而杨清源在收缴所以粮商手中的私粮之后,第一时间选择了限购。
总体缺粮怎么办?
计划经济、宏观调控。
所有登记在册的百姓,凭借户籍买粮,每人十日限购粮食八斤,同一户可以派人一起购买。
杨清源在平山郡设置了售粮点四个,城外设置了售粮点八个。
如此一来,粮食的消耗速度便在杨清源的眼中可以量化。
与此同时,杨清源派人向目前最缺粮的灵寿、石邑二县各运输粮食二千石。
目前因为大部分百姓手中都还有些存粮,所以没有爆发粮食危机。
但根据赵建丰的说法,每日前来粥棚领取米汤的人一直在增长。
昨日只有九万余人,今日已经接近十一万,而登记的灾民仅仅七万,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,缺粮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为了防止一般百姓混入灾民,官府特地将米汤熬得稀薄无味,但凡家里有口吃食的,都不会想要喝这个米汤。
不仅是吃,住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七万灾民,只能在简陋的窝棚之中抱团取暖,每日都有人冻死。
杨清源从城防军中调来帐篷三百顶,面对七万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在思虑片刻之后,杨清源找来了郡丞赵建丰。
“赵郡丞,你去想办法找几个会搭木屋的工匠来!”
赵建丰有些不明所以,“木屋?!木匠?大人的意思是?”
“如此下去,就算有足够的粮食,灾民也会冻死,必须要有房屋御寒,新建房不但花费巨大,而且速度极慢,搭木屋是最快,最经济的!你赶紧去张贴告示,百两白银,悬赏擅长木屋搭建的工匠。”
“大人,可衙内已经抽不出搭建木屋的人手。”
“那些灾民就是人手,以工代赈。凡壮年之人,经府衙登记后,可参与木屋建造,饱食米粥,一日得钱十文。”
杨清源已经在考虑灾后安置灾民之事了,建造房屋,发放工钱,都是灾后重建的准备工作。
等到朝廷的赈灾粮运到,渡过缺粮难关之后,老人妇孺,杨清源也会想办法安排工作。
老有所依、壮有所用、幼有所养,则天下承平矣。
“大人我这就去办!”赵建丰也懂了杨清源的意思。
不仅仅要让灾民有东西吃有房住,还得让他们有事情干。
赵建丰在理解之后,立刻去张贴告示,同时还沿街鸣锣。
重赏之下,必有所得。
很快,就有三人前来应征。
杨清源没有选,直接就让三人第二天日各带一队灾民进行房屋建设,择优录取。
实践出真知。
杨清源的计划带着以工代赈的性质,但是对老幼妇孺并不友好。
不过现在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活下去,而杨清源的做法是目前效益最高的。
三天时间,平山郡外已经建起了木屋三百间。
这些木屋建构简单,建造快速,而且能保温御寒,这是其中一个匠人在跟随商队行商之时,从漠北之地学来的手艺。
大概再过五天就能搭建完所有的木屋。
然后杨清源又将目光投向了粮食,现在是隆冬时节,想要种肯定是不现实的,野兽减少了活动,那么最容易获得粮食的就只剩下河了。
平山郡城外有河,算是黄河支流的支流。
虽然河面结冰,但是下方还是有鱼活动的,而且经过一年的成长,此刻的冬鱼,那叫一个肥美,若-->>
虽然没有,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,全力配合朝廷赈灾,一众粮商甚至凑了一万两银子捐出来协助朝廷赈灾。
原本想趁着雪灾捞上一笔,没想到最终反而赔了不少钱。
人均捐银一千两,对于这些粮商也不能算是小数目。
可在粮商的眼里是买命钱啊,杨清源将陈丙擒拿的动作实在是吓到一众粮商,再加上王穆情报的神助攻。
一个心狠手辣、下手果决、简在帝心的官僚形象就这么油然而生。
连安世耿这种京城之中根基深厚的人都栽在了杨太守的手里,他们这些小虾米,还不赶紧想办法自救?
这一万两的捐款所含的便是粮商们满满的求生欲。
有捐款,杨清源自然也不会推辞,收下了这一万两银子,虽然现在买不到粮食,但是银两还有别的作用。
次日,平山郡便贴出了告示,自即日平山郡内所有百姓限额购粮。
现在朝廷的运粮迟迟未到,杨清源手头虽然有近十万石粮食,但是这个粮食的数量对比平山郡的人口就显得不够多了。
平山郡下辖八县,在册人口三百四十七万人有余,算上未登记的黑户,少说也得有个三百七八十万。
即便是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,一天也要消耗近三万石的粮食。
故而杨清源在收缴所以粮商手中的私粮之后,第一时间选择了限购。
总体缺粮怎么办?
计划经济、宏观调控。
所有登记在册的百姓,凭借户籍买粮,每人十日限购粮食八斤,同一户可以派人一起购买。
杨清源在平山郡设置了售粮点四个,城外设置了售粮点八个。
如此一来,粮食的消耗速度便在杨清源的眼中可以量化。
与此同时,杨清源派人向目前最缺粮的灵寿、石邑二县各运输粮食二千石。
目前因为大部分百姓手中都还有些存粮,所以没有爆发粮食危机。
但根据赵建丰的说法,每日前来粥棚领取米汤的人一直在增长。
昨日只有九万余人,今日已经接近十一万,而登记的灾民仅仅七万,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,缺粮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为了防止一般百姓混入灾民,官府特地将米汤熬得稀薄无味,但凡家里有口吃食的,都不会想要喝这个米汤。
不仅是吃,住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。
七万灾民,只能在简陋的窝棚之中抱团取暖,每日都有人冻死。
杨清源从城防军中调来帐篷三百顶,面对七万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。
在思虑片刻之后,杨清源找来了郡丞赵建丰。
“赵郡丞,你去想办法找几个会搭木屋的工匠来!”
赵建丰有些不明所以,“木屋?!木匠?大人的意思是?”
“如此下去,就算有足够的粮食,灾民也会冻死,必须要有房屋御寒,新建房不但花费巨大,而且速度极慢,搭木屋是最快,最经济的!你赶紧去张贴告示,百两白银,悬赏擅长木屋搭建的工匠。”
“大人,可衙内已经抽不出搭建木屋的人手。”
“那些灾民就是人手,以工代赈。凡壮年之人,经府衙登记后,可参与木屋建造,饱食米粥,一日得钱十文。”
杨清源已经在考虑灾后安置灾民之事了,建造房屋,发放工钱,都是灾后重建的准备工作。
等到朝廷的赈灾粮运到,渡过缺粮难关之后,老人妇孺,杨清源也会想办法安排工作。
老有所依、壮有所用、幼有所养,则天下承平矣。
“大人我这就去办!”赵建丰也懂了杨清源的意思。
不仅仅要让灾民有东西吃有房住,还得让他们有事情干。
赵建丰在理解之后,立刻去张贴告示,同时还沿街鸣锣。
重赏之下,必有所得。
很快,就有三人前来应征。
杨清源没有选,直接就让三人第二天日各带一队灾民进行房屋建设,择优录取。
实践出真知。
杨清源的计划带着以工代赈的性质,但是对老幼妇孺并不友好。
不过现在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活下去,而杨清源的做法是目前效益最高的。
三天时间,平山郡外已经建起了木屋三百间。
这些木屋建构简单,建造快速,而且能保温御寒,这是其中一个匠人在跟随商队行商之时,从漠北之地学来的手艺。
大概再过五天就能搭建完所有的木屋。
然后杨清源又将目光投向了粮食,现在是隆冬时节,想要种肯定是不现实的,野兽减少了活动,那么最容易获得粮食的就只剩下河了。
平山郡城外有河,算是黄河支流的支流。
虽然河面结冰,但是下方还是有鱼活动的,而且经过一年的成长,此刻的冬鱼,那叫一个肥美,若-->>
更多章节可以点击:综武江湖:我为大理寺卿(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),本章网址:http://www.lonfuwx.org/lonfu/112326/141.html
推荐阅读:逼我堕胎,我转身嫁别人你疯什么 重生: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想当神医被告,果断转行做兽医 全民三国杀之我真的不阴间 全球进化:我移植了至高神心 迷雾幻象 十年末世:满级大佬去种田 漂亮玩家只想通关 离职后,我的外卖爆火万千世界 林姑娘不是人 村姑嫡女谋天下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